1)第413章 木已成舟_崛起,从1900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为张香帅他压根就没有,建设一个钢铁厂所需的可行性研究与方案。

  就连用何处的铁、石、煤、焦都不明确,让他拿什么东西去送样检测?

  可为了颜面,他竟大言回复道:“以中国之大,何所不有,岂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但照英方所用者购办一套可耳。”

  薛公使原话告之供货方,英国梯赛特公司只得从命,反正是业主自己主观使然,怨不得别人。

  很快,五百多万两白银支付到位,几套炼钢的高炉通过海运到位目的地。

  关于钢铁厂的选址方面,张之洞脑袋一拍,想当然的把偌大一个钢铁厂,设在自己衙门口能瞧得见的地方-汉阳。

  冶炼钢厂的铁矿石选是大冶铁矿,也就是后来的汉冶萍公司的铁矿石产品。

  煤炭用就近的安徽马鞍山煤矿。

  可他居不知马鞍山的煤,灰矿并重,含硫量高,不是标准的炼焦煤,也就是不能炼成焦炭。

  不得已,他只好挥出巨款,从遥远的德国购焦炭数千吨应急。

  七拼八凑的还是成不了事。

  从光绪十六年至二十二年这六年间,暂不算投入的人力和地皮征用等费用,光是设备和原料费用的陆续投入,约一千八百余两白银,可还没有炼成合格的碳钢。

  后来,张香帅又改用盛宣怀汉冶萍公司的煤炭,也就是江西萍乡的煤炭,还调来全国各地的铁矿石来试炉,但制成的钢太脆易裂。

  经过专家会诊,张香帅才知道他所购的高炉,采用酸性配置,不能去铁矿石中的磷,钢含磷太多,便易脆裂。

  而酸性配置的高炉,不适用大清国的铁矿石品质,要想冶炼成碳钢,必须将高炉全部换掉。

  万般无奈之下,他只能四处筹钱换高炉。

  可凑钱那么容易吗?

  张香帅是个花钱如流水的主,只要有钱什么都想买,什么都想做。

  纺织局的钱被他挪用的精光,以至于缺少流动资金而滞后发展,最后也是债台高筑。

  真当他为筹钱走头无路,四处碰壁之时,日籍正金银行向他主动投怀送抱,并承诺要多少贷多少,五年期贷款。

  这下,张大帅喜出望外,前后二次向正金银行借款八百余万两白银,将原来的炼钢高炉全部改用碱性配置,这才勉强制造出合格的碳钢。

  可令人沮丧的是,汉阳铁厂出品的碳钢,其成本价比国外洋人进口到岸的同型号碳钢还贵。

  这让汉阳铁厂如何赚钱?

  就举工字钢来说吧,也就是铁轨,他的出厂价比英美德法等国的进口铁轨,还高出将近一成。

  究其原因,除了设备等固定资产折旧之外,原材料都是远离钢铁厂,光转运费,路途损耗等就让人受不了。

  总的一句话,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可五年之后,欠正金银行连本带利近二千万两,这可是拿汉阳铁厂做的抵押。

  原来,日

  请收藏:https://m.98420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