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17章 李白坐牢_大唐将军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拖后腿、下黑手、背后捅刀子的事情,他们最在行。朝中势力错综复杂,文武大臣们各有各的算盘,各有各的利益,今天是敌人,明天也有可能是盟友,最不能信任的就是这些没有任何节操的朝廷大臣们,为了利益,他们连祖宗都可以卖掉。

  说实在的,赵子良觉得自己到如今已经没有什么好奋斗的了,已经是官居正一品的朝廷大臣,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作为大臣已经到顶了,权势再增大也不可能高过皇帝,再说他也没打算篡夺大唐江山,不是不能,而是不可能,如今大唐气数未尽,才刚刚从鼎盛时期走开始走下坡路,距离灭亡还早着呢,这个时候造反,无论任何人都是找死的节奏,因为天下百姓们还没有改朝换代的任何想法,大唐王朝的权威已经深入人心,天下所有人的骨子里都大唐的烙印,其他国家和西方世界都把唐朝子民称为唐人,试问在这种意识形态下,造反又有什么前途呢?历史上从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起来,中间有一个历时半个多世纪的五代十国时期,这是为什么?因为百姓们的骨子里仍然残留着大唐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在唐朝灭亡之后仍然影响了两三代人才开始消退。

  而且从本身的内心来讲,赵子良并不愿意骑兵造反,不但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内心也过不了那一道关。但是,赵子良也不是那种任人宰割、随手拿捏的人,所以他必须让自己在民间有足够的声望,在军中有足够的威信,手里握有一定的兵权,朝廷中即便有人向皇帝进谗言害他,皇帝也要考虑对他动手所带来的风险。

  行军打仗需要控制进展速度,这就如同两个人下棋一样,其中一个人棋力高超一些,击败对手很容易,但想要控制势态走向和下棋的进度,棋力没有到一定的程度,根本就控制不了局面,这才是最难的!

  “大帅!”

  杜甫的声音把赵子良从思索中惊醒过来,他扭头问道:“杜先生有何事?”

  杜甫问道:“大帅可知道李白此人?”

  “李青莲?当然认识,青莲居士才情满天下,天下读书人和官员不认识他的只怕还没有吧?当年我在长安做金吾卫将军的时候时常与李青莲在玉真公主的玉真观一起饮酒,听他朗诵诗歌!怎么,杜先生认识他?我记得李青莲今年只怕快近花甲之年了吧?你可比他小不少岁数,难道你们认识?”

  杜甫道:“甫与青莲居士见过两次,第一次见面就引为知己,大有相见恨晚之意,第二次见面之后,我们就没有再见过了,如今算来也有十多年了吧!昨日我听到一个消息,青莲居士目前被浔阳官府抓了,被投入浔阳狱中!”

  “哦?”赵子良听了这事颇为惊讶,“这是为何?难道李青莲犯了什么事?”

  杜

  请收藏:https://m.98420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