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5章 为造车的铺路_我的工作是花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过已经跟他无关。

  目前手里头的比特币还剩一万多,而他手下持有的二十家公司账目中,收入总额达到了23亿美元!

  刨除入场的35亿美元成本,再预计剩下这堆比特币抛掉后的盈利,息税前利润恰好能达到600%!

  安娜给他预估了这半年来的利润,能赚到21亿美元,折合140亿人民币!一夜之间爆肥!

  在飞回中国的g650上,机舱内音浪阵阵,两名空姐脱掉了外套,随音乐即兴扭动,老板翘着二郎腿,笑看人生。

  最近他心情好,逢谁都发红包,心态还没从亿万富豪花花公子转过来,虽然不吃窝边草,但不表示娱乐节目不能有。

  安娜从这些音浪中走来,遥控器关掉了声音,在他面前坐下。杨铭奇怪中断“怎么了?”

  “我想给您汇报一下税务情况。”安娜是很认真的,而且他知道老板回国后估计要忘记。

  “税务?对!”杨铭点点头。

  “您当初让子公司作为离岸性质,交易地点通过在海外企业来运作,一大部分都按照计划进行,但有部分是无法避免在美国本土交易的,相应的要为这些付出大概33%的税费。”

  美国的企业税比中国高很多,杨铭早有所料所以当初也精明了一把,虽然办公地点在美国,但所持有的全资子公司,是离岸性质的。

  也就是它们的买卖操作,是通过离岸账户,名义上在企业零税率离岸金融区进行的,这部分收入完全不用缴税。

  这种避税方式很常见,比如苹果公司,它们的海外离岸账户持有的现金总量,将近三千亿美元,超过了韩国的外汇储备!

  但却因为拿回美国要面临税负,本土的美国苹果依然只能靠借债来维持运作,联邦政府千方百计想收税但没辙。

  杨铭也是一样的套路,只不过他更高明一些,离岸账户的资金完全与美国本土经营扯不上联系,哪怕资金进来,我也是外资投资,没法算我的税务!

  但是,少部分通过贷款银行的资金项目,按照安娜跟财务顾问团队的分析,这属于联邦和地方税收的征收范围,逃不掉的。

  “大约有多少?”

  “四亿美元左右。”她回答。

  “财务顾问的建议?”杨铭知道怎么做但懒得动脑,想直接听答案。

  “建议使用在投资领域,算作企业的经营支出,避开这部分税务征收。因为综合考虑了,你在美国的投资也不少。”

  “正确!”杨铭不想听理由了,因为跟他想的一样。

  中美的税法计算原理都是大同小异的,就像交通法规全世界都相似一样,虽然比例不同,但经营成本、企业必要支出、他项费用都是税前抵扣项目。

  也就是杨铭想要自由管理这笔钱,那么需要缴税;但他若用去投资,就算做事公司的经营项目,这是不能算税的。

  便就联系到了自己的造车事业上,正好合适了!他考虑一下后,决定“我想要把其中一部分资金,在中国投资成立我的汽车公司。”

  在北美的那家企业,其实属于麦克斯韦(北美)公司,相应的他还可以成立麦克斯韦(中国)公司,麦克斯韦(英国)公司……诸如此类。

  因为拿出来的技术仅仅使用在这一点点跑车上,有点浪费了!再成立子品牌,或者生产中端型号,跑车、性能车,才能将它的作用更大发挥。

  再是这家公司的发家模式主要靠挖人,设立在不同的国家地点,也是方便构建技术团队,以后的跑车少不了去德国、英国测试的。

  还有一大原因是想要作为国货的代表,虽然研发地是在美国,但控股股东是中国的,把生产基地、研究部设立在国内,为电动造车铺路!

  。

  请收藏:https://m.98420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