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27章 南北停战,划江而治_崛起,从1900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落了几颗大牙,这就得不偿失了。

  “明白了,大人。”冯国璋等人躬身应允。

  下达完训令,袁宫保来不及追究冯国璋等败军之将的责任,当即乘专列返回京城,并于当夜密会英美公使,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世间罕见。

  清军在军事上的失败,同样刺激着几个西方列强公使的神经,既然消灭不了对方,那就和谈,来个南北相望,划江而治,也不失为上策。

  袁宫保当然完全赞同,因为长江以北也有许多蠢蠢欲动的革命党人,和谋求独立的野心家,这需要他花精力去摆平,南方现在已经是群雄割据,他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他心里明白,让洋人介入内战,既不明智,也不可取,况且英美德他们也无心介入,南北朝格局,也符合西洋列强们的国家利益。

  于是乎,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英公使朱尔典成了南北调停的一个中心人物,汉口总领事葛福是他的全权代表,在北洋军与武汉革命军之间穿梭来去。

  朱尔典还从上海请来了陈天华的好友伊恩,作为英方特使参与会唔之中。

  与此同时,在长江江面上,十九艘六国军舰到处游弋示威,虽高度战备,但这次只作观望恣态。

  这种软硬兼施的伎俩,主要是害怕陈天华不接受南北停战,谈判和解。

  英美法德等国在武汉的军力,现在是谁也不敢轻举妄动,避免失策,他们绝不想失去江南,也就是长江中下游的权益,深知不能再去惹恼陈天华。

  随着革命形势如火如荼地发展,他们对腐败得不堪一击的清政府,失去了信心,对北洋军扑灭革命火种宣告无望,于是,也只好策动袁宫保代表清王朝,与陈天华为代表的武汉军政府进行停战议和。

  而此时的陈天华呢,他也并不想跟北洋军干耗在武汉三镇,现在全国范围内群雄割据,表面上乘机脱离清王朝,实际他们都在做一方诸侯的土皇帝之梦,这无助于国家与民族兴旺,社会发展。

  他的谋略在先,既不会永远匍匐于列强们的脚下,也不会从海内外革命会党中分一杯残羹,他要借武汉起事撼动狂飙惊雷,创造一个归属于民主的中华共和国,彻底改变历史进程,避开二十年的军阀混战,和日寇发动的侵华战争。

  现在,国家动乱,他并不想一味地通过战争来解决一切问题,战争只是政治的一部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战争持续,城市毁坏,生灵涂炭,遭受灾难的是民众,这违背了让他穿越而来的神圣使命。

  作为一个穿越时代的革命者,理想也许很美好,但是也应考虑到民众的基本生存权利,抛头颅洒热血,任何时代也只是少数人的事。

  随后,汉口英总领事葛福和特使伊恩到武昌,拜望陈天华,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中会晤。

  接着,陈天华派出了许云媛,孙武,顾祝年三人为全权代表,前往汉口英领事馆回访,南北停战议和的策划,在长江两岸紧锣密鼓地酝酿。

  宣统元年农历十月上旬,陈天华军政府的代表,许云媛,顾祝年等人,与清政府内阁总理袁宫保的代表,徐世昌和杨度等,在英领事馆签署南北停战协议。

  第二天开始,南北停战正式生效,双方就一些具体细节,签署备忘录。

  请收藏:https://m.98420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