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75章 拜访刘文杰_崛起,从1900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正月十五,但正月没落台,在这期间去走动,都要按拜年礼节执行,否则被别人看扁,说没教养。

  正月二十四这天,陈天华拎着桂元、红枣等礼包,准备叩响刘文杰在村庙的宅院大门。

  说起刘氏家族,在整个山阴县里,都算是响当当的名门望族,是山阴县第一大族,历史悠久。

  刘氏祖先都是在外地当官。

  设在西埠头村庙里的刘家祠堂,据说明末清初就开始设立,距现在已有二百多年历史了。

  双栖乡的西埠头,东埠头和北埠头村等,许多村民都姓刘,应该都属于同一个祖先。

  刘文杰从小饱读经书,聪明好学,先是乡考取得秀才,后到绍兴府中了举人,在许多人的眼里,他仕途无量。

  但最终他并没有进京殿试,报考进士,并且后又辞了八品县丞的官职,决意回到西埠头村做他的地主。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身体上的残疾。

  他八岁开始,右腿得了小儿麻痹症,虽经多方医治,并未见好转,成年之后他的右腿肌肉逐渐萎缩,现在走路都要依靠拐杖。

  这种身体状况和形象,当然不利于他在官场上发展,所以,他认了命回到西埠头村,当他的大地主,私塾学堂督办,教长,后期还担任刘氏族长。

  但他的名望,始终存在乡镇以及县里,许多权贵都要让他三分,包括知县吴若雷,乡保长范成贵等。

  而现在,他的长女刘玉芳是山阴县镜明学堂督办,跟县教谕同级,为正八品衔。

  她属于整个绍兴府唯一的女学官,而且是新学代表人物,影响力不可小觑。

  刘家宅院属于四进半老宅,完全的明代江南大宅,跟瓜子湖畔建宅的范成贵不太一样。

  不一会,“吱…”的一声,宅门开了,从里面出来一位四十多岁的老妈子佣人,穿一件崭新的蓝色斜襟衫。

  陈天华跟着刘玉芳年前来过刘府一次,他认识这个开门的女佣。

  “请问,你是…”

  “吴妈新年好,我是年前跟大小姐来过的,本村的土根,大小姐的义弟,现有事找里长大人,刘先生。”

  陈天华先问候再自报姓名,也算是对下人的尊重。

  “哦哦,我记得你记得你了…上次跟大小姐来过府上,对对…快请进来,家里老爷、少爷和太太们都在,我进去通报一声!”

  女佣吴妈双手抱腹低头行礼之后,转身进去通报。

  陈天华则慢步在廊道上向院内走去。

  刘文杰其实年龄不算大,四十六七岁的样子,白净面孔人很清瘦,看上去身体有些单薄。

  但他两眼有神,目光炯炯,陈天华第一眼见他时,就觉得此人很有学文,属于城府颇深的长者。

  宅院第三进的客堂里,刘文杰就坐在太师椅上,手里端着一把正宗的宜兴紫砂壶,正在细细品茶。

  由于腿脚不好,刘文杰很少出门走动,大都在家中静修,经营着祖业的千余亩田地和镇上几个商铺。

  当然,双栖学堂他时不时地要去看看,对于教学他还是上心的。

  家中一妻一妾,正妻蔡氏也就是刘玉芳的生母。

  蔡氏也刚好坐在另一边的太师椅上,俩人瞅见女佣吴妈急匆匆小步跑来。

  “谁来啦?”

  “老爷、太太!是本村的土根少爷来了,就是年前在庙里做年糕写春联的那个土根。”吴妈口齿伶俐,解释得蛮清爽。

  “哦…是咱村里的土根啊,稀客,那快请。”刘文杰听罢眼前一亮,他放下手中紫砂壶,对吴妈挥了挥手。

  “哎…”吴妈转身出去迎了。

  “玉芳她娘,你让厨房看一眼,有没有现存的点心,要是没有让他们赶紧做些,还有老酒和菜。”刘文杰扭头对蔡氏说道。

  “哎…”蔡氏起身迈开小脚,小碎步到屏风边上嘱咐丫鬟去了。

  请收藏:https://m.98420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