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61章 双栖私塾学堂_崛起,从1900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

  “对于学习用功,有志向的极少数寒门子弟,经校董会同意,可以免学杂费,但书本、笔墨需要自备,若真有神童,校董会也会资助其考取功名。”

  陈天华刚才交费时才知,从去年开始,陈法康被校董会聘任为学堂督学,相当于后世的校长。

  学堂里有正式开课的先生五名,教辅人员五名。

  江浙之地,文风极盛,教学普及成度、识字率相比外地算是高的,尤其是被称为盛产‘绍兴师爷’的发祥地,不识字能行吗?

  这里的百姓,家里最穷,也会节衣缩食、甚至于举债都得送孩子读书。

  就算考不上功名,将来做个生意,当个帐房先生,伙计什么的也成,总比种田强吧。

  反正,能识字的伙计工钱,比那些睁眼瞎的白木头,要高出不少。

  陈土根就是个实例,父母亲送他上双栖学堂,又送他到县城,而县城还需要寄宿,费用肯定不低。

  当然,这里的父母亲送孩子读书,可都是男孩,女孩就另当别论了。

  在双栖学堂里的学生,只有不到十个女孩,占整个学生总数的一成还不到。

  而这些女孩,可都是校董家族的子弟,或有钱人家的女孩子。

  像幼娟这种年龄偏大,又是外姓的普通人家,来这里读书实属罕见,整个学堂里都投来异样的目光,唏嘘不已。

  双栖学堂的课程表,大致如下:

  晨读:先生带读,集体朗诵,抽人点读,老师评论。

  习字:练习寸楷一百字以上。

  经义:先生讲解四书五经。

  午餐。

  背诵:学生温习课本,背诵章句及课文。

  辞章:先生讲诗、讲对联、讲古文。

  晚餐(指寄宿生)。

  晚自习(指寄宿生):温习今日所学,偶尔讲解习文。

  在陈天华的头脑记忆中,四书五经的学习顺序排列为。

  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也是中国传统旧学的主要内容。

  幼娟读的班级,自然是最低年级,得从头学起,从识字开始。

  虽然决定读书之后的十数天里,她缠着陈天华教她识字练字,至少家里人的姓名她认识了。

  ‘陈幼娟’几个字歪歪扭扭地会写了,只是东倒西歪的站不直。

  她们这个班共有二十几个学生,实足年龄应该都不会超过十岁,里面只有一个小女孩,明显是富家子弟。

  过了年,幼娟的实际年龄应该满十四岁了吧,真处在发育状态,比班上所有同学都高出一头,长得确很高大。

  她一个傻大个就坐在最后一排,孤单的一人,既新鲜又忐忑不安地在上课。

  同班同学都是很好奇地看她,不时地交头接耳,让她很不自在。

  好在这个班的课程,主要是三爹法康在上,自然会得到一些照顾。

  陈天华站在教室窗子边上,观察了十几分钟就离开,他转到年级高一些的班级,准备静静观察一下。

  他很好奇,这清末的乡村教学,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

  这个班应该是高年级,学生全是男生,年龄都在十三岁至十五六之间。

  站在讲台上的授课先生,五旬以上,穿着件粗布棉长袍,长着白净清瘦的脸,估计是个老学究老秀才。

  他的眼睛似乎还有些近视,但没戴眼镜。

  估计是买不起。

  此时,他正细着眼睛在给学生们讲经。

  请收藏:https://m.98420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