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58章 正月初一_崛起,从1900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月初一,也就是1901年的第一天。

  天刚亮,母亲就早早起床,把堂屋和西厢的门都敝开,外面的冷空气嗖嗖就进来了。

  江浙乡下风俗是:除夕夜要早关门,大年初一要早开门。

  “根儿,你可以多睡会,起这么早干啥?”见土根也起床来了,薛婉珍诧异道。

  “不不…一年四季在于春,新年第一天,我也得早起。”陈天华笑眯眯回答道。

  “也是,早起是个好兆头,那你等会点着灶膛帮娘烧火,我来做鸡汤年糕。”

  “嗯。”陈天华点头答应了。

  母亲洗了把脸,就准备为全家人做新年的第一顿饭。

  她切年糕块,切青菜丝,再用纯鸡汤和鸡肉丝,做起了传统的‘鸡汤年糕’。

  在清末,浙江民间过年的习俗是:

  正月初一家家都吃年糕,意喻日子从此年年高。

  大年十五是元霄节,这天早上必定吃汤圆,绍兴土话叫‘团团’,意为团团圆圆。

  每家正月初一吃年糕的习俗是一致的,但年糕做法不尽相同。

  有炒年糕,蒸年糕,煮年糕。

  有吃咸的,也有吃甜的。

  而双栖乡西埠头村的习俗,一般家家都喜欢吃‘鸡汤年糕’,或称鸡汁年糕。

  陈天华用火柴,时下称为‘自来火’,去点燃稻草团,然后塞进灶膛里,就引燃起了火。

  母亲将凝冻成团的鸡汤,舀出放入锅里烧开,放入切成薄块的年糕,再放入被霜打过的新鲜青菜丝,然后是煮熟的鸡肉丝,烧开三五分钟即可。

  起锅前加少许食盐,就成了。

  绿油油被霜打过的青菜,本就带有点甜味,鲜得让眉毛都会掉的鸡汤,还有鸡丝,再加上年糕是新做的,那味道自然是刮刮叫。

  对陈天华而言,还是第一次吃到这种顶顶赞的绿色食品,这比起后世的什么山珍海味,不知鲜美到了多少倍。

  他吃了满满的一大碗,又喝了半碗汤,才算罢了。

  穿越之后的第一个乡村春节,是他今生今世都难以忘怀的记忆。

  按当地习俗,正月初一这天,是不允许走亲戚朋友家的,就自个过。

  初一上午,村里每家每户基本上是妇女们在洗衣裳,把家里人昨晚换下来的旧衣裳,都洗干净。

  这叫‘洗旧换新’。

  男人们呢就真成了大老爷们,抽着旱烟喝着茶,嗑着瓜子剥花生。

  小孩子们,则穿上新衣裳,天真而快乐地在空地上跑着跳着。

  滚铁环,踢毽子,旋陀螺等等玩出花样来,把童年的欢快尽情挥洒。

  村里面的少男少女们,穿上新衣裳,吃着花生,瓜果,成群结伙地去逛庙会,看戏文。

  大清早,吃了点鸡汤年糕,幼娟就被村里小姐妹们拉出去玩去了,说是到镇上去看‘走高翘’的戏文。

  她穿上全套新衣裳,衣兜里左边装着花生,右边装着陈天华在绍兴城里买的‘小胡桃’,那种很香很脆的硬果。

  看她兴致勃勃的样子,估计想去显摆显摆,抖擞一下自己的全套新装。

  大姐亭娟则很懂事,她帮着母亲清洗衣裳。

  正月里的湖水寒冷刺骨,母女俩双手冻得通红通红,陈天华实在看不下去,就在炉灶里烧一锅锅热水,渗入盆里,提高点水温,让她们的手在水里好过些。

  “根儿,你就别管咱母女俩了,大年初一的出去走走,穿上新衣裳到处转转,别老闷在家里,像个老古董。”

  薛婉珍嗔怨道。

  请收藏:https://m.98420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