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42章 民心所向新思路_崛起,从1900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司,筑群道路和房屋。

  指挥部下辖有筑路总公司,调整二支筑建工程公司过来就成,这一点都不难。

  登记困难户和老人,准备发放救济金,镇公所暂时在司令部大院里办公。

  按照指挥部以往的构想,槐坎镇将会大批建造砖木结构的新式建筑,有别于山区的石垒房屋。

  包括镇政府、军人宿舍、商铺、学堂和医院等等。

  这里建筑材料齐全,石灰石厂,砖瓦厂等第一个窑炉已经升烟,可以满足当地建筑需求。

  当然,他们准备聘请专业的设计师做设计图,这项工作等到煤山镇的事情结束后,再来解决也不晚。

  新上任的镇长名叫郑坤,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毕业于杭州西湖边上的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是土生土长的槐坎人。

  他从浙江著名的求是书院毕业后,曾经在湖州知府衙门任职,离官之前担任过衙门工房总办,算是个六品官员,从政经验比较丰富。

  官场可谓是步步杀机,在这个大染缸里混,难免会遇到排挤或者陷害这种事情,毕竟人人都想着高升。

  对于阻挡自己的人,手段那是无所不用其极,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人人都看到胜利者的光鲜,谁还记得失败者的垂头丧气呢?

  而这位郑坤先生自恃有能力,晋升过程中手段技巧方面有点不太在意,于是,就很不幸的中招了。

  在被竞争对手打败,失去了升迁的机会之后,他一怒之下,回到了家乡槐坎镇定居。

  因为出身本地的大家族,槐坎镇的地方势力龚氏家族也不方便对他怎么样,聘他为镇参议,逢年过节还送点钱物上门,以礼相待。

  他这人很热心,以前经常为老百姓和龚氏家族们交涉,所以这次公推,他就被一致选为槐坎镇的第一任镇长。

  新军有二个连队肯定是长期留在槐坎镇,至少目前是这样的。

  煤山镇那边的关系很微妙,忠义堂的彭左派人送来了不少慰问品。

  而煤山镇镇长大人沙勒,同样对新军嘘寒问暖,送物资和粮食。

  俩边势力对于新军扩大牧马场之事,都是鞍前马后的献殷勤,划地盘,找牧民等等。

  陈天华对于彭左和沙勒等人的献媚,那里是心知肚明,他明确告诉手下人,送物资来咱们照单全收,谁也不得罪。

  在那边的事情没有爆发之前,他还不想节外生枝,给两边一个保持中立的姿态。

  他除了要求指挥部照旧筑路,牛头山矿区加强开矿之外,他安排李兴鸿秋后的主要任务,就是扩建牧马场和驻军的集训工作。

  除了之前需要回炉重新锻炼的那五百多人,还有两百多个牧民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根据牧马场的场长介绍,场内牧民除了放牧,还需承担护卫牧场马匹和牛羊安危责任。

  这放牧场是无边无际的,满山遍野,林子里都是场所,而战马尤其不适应圈养。

  所以,牧场里除了妇女和老人,年轻的牧民就是民兵。

  这是老百姓们感激新军的自发行为,保卫自己的家园嘛,年轻人满腔热血容易冲动。

  陈天华非常认可这种民心所向,以及牧民的民兵建制,有点像后世的新疆建设兵团。

  这种思路应该加以推广。

  请收藏:https://m.98420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