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3 捣浆糊充饥_崛起,从1900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灌着。

  “阿华,我真受不了啦,咱赶快找个能挡风的地方,否则,按这样下去,不用到深夜,我们就被冻僵在街上。”同伴小权抖颤颤地低吟着。

  “嗯,我们就沿这条街摸索上去,看看有没有地方可以挡风。”

  相比饥饿,寒冷最要命。

  于是,在黑漆漆的大街上,阿华和小权俩人慢慢地向往移动。

  摸索了近一个小时,终于在街面上寻到房子。

  “好像是邮政局,门口有个信筒。”阿华用手肘抹去盖在箱子上面的白雪,还原绿皮圆柱体信筒的部分轮廓。

  “这个窗子没关严实,可以打开的阿华!”同伴小权也惊喜地发现。

  “打开它,咱们爬进去。”

  “嗯。”

  两人用力掰开冻住的窗户门框,很费劲地终于爬入邮政局前厅。

  屋中间放置着一张长条的简易桌子,桌旁放着几条长板凳,那是让人们用来写信,填写信封内容,封口,贴邮票的场所。

  “哎呀,进来暖和多了,耳朵、嘴巴又属于自己的了,嘿嘿…”两人喘着粗气,坐在板凳上,感觉还算幸运。

  “我们俩人相互凑紧些,趴在桌子上歇息会,天一亮我们就走。”

  “嗯!”

  阿华他们连续划了数小时的船,午餐来不及吃,现在是又累又饿又冻,趴在桌上就不想动弹。

  黑暗中,阿华的手指碰到碗状的东西,一摸还有点粘糊糊,拿起来用鼻子一闻。

  “浆糊,这是浆糊…”阿华惊喜地叫着。

  原来是用来封信口,贴邮票用的浆糊。

  “快找一下,浆糊可以吃的,用来充饥。”俩人顿时兴奋起来。

  阿华说得不错,清末那时期的浆糊,是面粉或淀粉加水熬制而成,是可以食用的。

  在桌面上,他们又摸到几个破碗装的浆糊,更令人振奋的是在壁柜上摸索到二大瓶完好的浆糊。

  “太好啦,阿华,我们有东西吃了,嘿嘿。”

  俩人砸开冻住的玻璃瓶子,把里面冻成一团的浆糊,放进嘴里饥不择食地啃嚼起来,不一会,每人一瓶浆糊嚼咽下肚。

  空虚难受的肚子似乎好受了许多,人一旦有了热量补充,顿时就暖和起来。

  后来,俩人迷迷糊糊地趴在桌子上睡过去了。

  ……

  不知过了多久,户外的雪早就停止不下了,天刚蒙蒙亮,阿华同伴小权就听到门外“啛哩咔嚓…”的声音。

  “有人在开门锁!”小权连忙用手肘戳醒阿华,“快躲起来,来人了。”

  俩人急忙蹲下身子,继而移进桌子底下躲起来。

  不一会,大门打开了,一个身着绿蓝色制服的邮差进来了,邮差制服跟兵勇制服的格式几乎一样,只是中间的圆形白色补子上,写的不是勇字,而是‘大清邮政’四个字。

  这名邮差进来之后,并没有留意前厅桌子上的狼藉状态,而是径直走进里屋,整理当天邮件去了。

  阿华用手指指大门口方向,悄声道:

  “快走。”

  俩人蹑手蹑脚向大门移去,出了大门撒腿就跑。

  跑出了好一段路,见后面没人追来,才停下脚步蹲在地上喘气。

  待缓过气后,辨别清楚方位,再往昨天的协统府衙门寻找过去。

  ……

  请收藏:https://m.98420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