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章 制出一面_赤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的狗子等也举起木棒等兵器,喊道:“灌进去!”

  比之昨日,今天和狗子一起来的本村年轻人多出了几个,共有四五人。

  ……

  曹丰是“少害一个是一个”,曹幹的想法与曹丰不同。

  已经是乱世了,造反起事可能是个危险的事业,但留在村里,相对来讲,却更危险。

  造反,至少是聚了众,除碰上强大的官军外,不会有什么大的危险,也通常都能有口饭吃,而留在村里,却既要面临贼寇抄掠的危险,又要面临官军掠夺的危险,还有县寺、郡府的横征暴敛,同时还没饭吃。

  因而,在曹幹看来,接纳前来投奔的穷人,一方面能壮大自己的实力,另一方面对这些穷人也是好事,诚然两全其美,故是,的确像狗子猜测的,他的确是不反对收下狗子等人。

  不反对是不反对,可要想得到他的收留,他亦是有条件的。

  曹幹的条件就是:来投奔之人,得能接受他的约束,得能服从他的命令。

  起事以今,观察了有两三个月了,对本部的头领高长、对这支队伍的首领董次仲,就他们的某些方面而言之,曹幹是很佩服的,比如高长的心劲儿、比如董次仲敢拉起队伍造反的胆气,但在组织、约束队伍这一块儿上,曹幹对他们表现出来的能力,却是相当的看不上眼。

  高长等可以说是,甚为缺乏组织能力。

  甚为缺乏组织能力,不是说高长、董次仲,没有一丁点的组织能力,毕竟能拉起百余人、几千人造反,该有的鼓动、组织能力肯定也还是有一些的。

  而是如前文所述,指的是具体到军事建设、设定政治目标以凝聚人心方面,他们缺乏能力。

  军事建设方面,队伍拉起来两三个月了,一则在称号上,用的仍是三老、从事这类基层乡官的官名;二者,到今尚未设置旗帜、金鼓、号令、军纪等这些便於指挥、约束部队的各类制度;三者,尽管队伍已经扩充到了两千多人,可在层级建设上,也仍是毫无改变,还是和最初时一样,董次仲以下,是各股投奔他的队伍的头领,再往下,是像曹丰这样的小头领,整个的构架非常散漫,根本没有部队该有的“三军如一人”,而就像是拼凑起来的一样。

  这样的队伍,打胜仗时还好,一旦打了败仗,必然星散解体。

  设定政治目标以凝聚人心方面,前世时,曹幹当然是没有干过造反的活儿,可还是那句话,没吃过猪肉,不见得没见过猪跑,他读过些书,观之於史书,历代造反者,凡能成就事业,或成就一定事业的,无不有他们的政治号召,耳熟能详的“闯王来了不纳粮”,就是其一。

  可是在董次仲的这支队伍中,却没有任何的政治口号,即政治目标。

  曹幹已经弄清楚了,这不是因为他们找不到合适的政

  请收藏:https://m.98420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