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0章 上马第二套炼铁高炉_风起南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能够支撑第2套炼铁高炉的生产。

  冯国辉这番话给了在座众人以充分的信心,泗水地区的消息并不闭塞,英国制造的“大东方”号3.2万吨巨轮于1858年2月下水的消息,已经通过报刊杂志渲染的尽人皆知。

  大战临时招募,也完全来得及。

  所以,造船业是不折不扣的钢铁消耗大户。

  我们给钢铁厂规范的厂区范围很大,别说增加一套高炉炼铁设备,就是增加5套,6套都够了。

  胡华东尤其兴奋,他曾驾驶着风帆货船抵达印度的钦奈港,在那里见识过英国人的蒸汽铁轮船,并曾经认真的观摩一番。

  这几個月下来,也储备了不少原料。

  他神情豪迈的一挥手,仅这份心胸格局就让人钦佩。

  今后南洋公司的运输船队全部由蒸汽铁轮船组成,造船厂前期生产的货船,以承接自家运输公司的订单为主。

  这让英国工程师伊桑巴德·金德姆·布鲁内尔有了建造万吨巨轮的想法。

  从成立伊始,就站在很高的水准上。

  说白了,就是炮灰。

  冯国辉没有那么好高骛远,他设想中的下一步发展造船厂,重点以两至三千吨货运铁轮船为主,主要应用在沟通南洋各重要港口航运贸易中。

  若是论暴利的程度,钢铁厂远远不及香料贸易,这是由香料贸易本身的供需矛盾突出决定的局面。

  说了一会儿

  郑秀才提到了紧锣密鼓筹备中的钢铁厂,目前的相关高炉设备基本安置调试完毕,正在准备最后的点火试生产事宜。

  1852年3月25日,布鲁内尔画出这艘万吨巨轮的草图,这个体量的巨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轮船的7倍。

  排水量数千吨的蒸汽机客轮“大西方”号和“大不列颠”号,分别在1837年和1843年下水,并在北美航线取得巨大商业成功。

  若能达到年产5万吨钢铁的规模,那我南洋军在整个南洋地区或者东亚地区,规模化的钢铁产能都可以称之为第一。

  随着南洋公司的飞速崛起,冯国辉也放弃了当初准备购买风帆货船的打算。

  如今为己所用,能够将宝贵的经营理念和经验应用在南洋钱庄上。

  所以,进一步的扩军只是停在计划的纸面上,没有很强的需求付诸实施。

  而是准备另起炉灶,以从英国聘请的造船技工和工程师为主,辅以年轻而有学识的华侨子弟,打造一座现代化的造船厂。

  除去成本,获利约在六至七成左右。

  而钢铁则不然,英国就是当今世界的一大钢铁产出国,有能力对外大量出口钢铁产品,法、美两国则是后起之秀,在这重工业领域大有潜力可挖。

  这使得在世界范围内,钢铁产品的价格都保持在平稳的水准上。

  只不过那艘蒸汽铁轮船只有1400余吨,但也让他大开眼界。

  当然了,这

  请收藏:https://m.98420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