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3 章_历史观影从景帝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章

  光幕之上,跪伏在地的臣子轻描淡写着开口,好一派忠心为国的诤臣模样,而刘启听了却只觉得一阵可笑。

  忠心吗?为国吗?恐怕只要他们的势力在新朝也能够得以保存,坐在这个皇位上的,到底是他刘启还是吴王刘濞都不重要吧!

  哦对,当然不重要了,也确实忠心了。毕竟他刘启可是才下令削了袁盎为庶民,而刘濞则是那个愿意花大价钱收买他眼前这位前吴相的存在。

  袁盎竟然愿意为了他这个削他为庶民的皇帝尽忠职守,多么让人感动啊!

  但,刘启只是长久的默然,一种自心底油然而生的悲凉默默弥漫——眼下他们就是挟兵自重了又如何,危机当前,刘启又能拿他们怎么办呢!

  【“于是上嘿然良久,曰:‘顾诚何如,吾不爱一人以谢天下。’”

  这算是隐晦地给出了愿意交换的态度了,但刘启却没有立即行动。他在观望前线的形势,如若梁王能为他抵御住吴楚的兵锋,那么晁错也就不需要死了。

  而袁盎等人也并不着急——袁盎和窦婴都曾担任过吴楚两国的国相,也许他们才是远比刘启清楚对方底细的存在:以梁王的势力,尚且无法抵抗七国的联军。

  事实也正是如此,摩拳擦掌的梁王,上来就被吴楚联军一通暴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吴国就已经攻到了淮西,梁王刘武只能退守雎阳,战事急转直下。

  刘启的期望破灭了,但他还想再给晁错一个机会。

  虽然史书上并没有正面记载晁错对刘启的谏言是如何发生了具体变化的,但是通过随后丞相陶青等人上书诛杀晁错时候的谏言中所提到的“欲以域邑予吴,亡臣子礼”,即晁错在竟然在谏事的时候说出“徐、僮之旁吴所未下者可以予吴”这样的话来,我们也可以看出:

  当局势急剧恶化之后,就连原本一直要求强硬削藩的晁错也终于软弱了下来。

  ——他给出的最后的建议是,割地求和。

  真够丧权辱国的啊,晁错怎么说得出口的。】

  “纵是尺寸之地,怎可轻弃之!”

  第一个暴起的当然是韩信,年轻的将军一下子站起了身,锋利的眉眼直直地睥睨向光幕上此刻已然慌乱无所适从的文臣。

  而张良的脸色也是相当的不好看,面若好女长相文弱的谋士低垂着眼眸,表情是一派冷凝的淡漠,出口的话却也尖锐如刀锋。

  “昔日东方六国对于秦国,难道不就是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日渐沦落到日薄西山,破国亡家的地步的吗?”

  两位破落的王孙公子,此刻的感情隔着时光的长河,微妙地和后世人产生了激荡的共鸣。

  —

  朱瞻基敏锐察觉到了后世人的感情色彩,而后转头看向文臣前列的三杨:后世人好像对割地这种事情万般痛恨,深觉耻辱。

  他心

  请收藏:https://m.98420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