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76章 治理徐州(1)_汉末三国之强汉皇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武伏氏与皇族乃是姻亲,初平元年(190年),董卓挟持汉献帝到长安,伏寿跟随,此时她已入掖庭为贵人。

  后来,李傕、郭汜争斗于长安城内,皇帝刘协身死,身为皇后伏寿殉情,跟着殁了。

  刘寒念此,一纸调令,重启伏完,填补郑益的职缺,为中山太守。

  姑幕童氏,童仲玉,遭遇凶荒,倾家赈恤,九族乡里赖全者以百数,早卒。子童恢,字汉宗,少仕州郡为吏,司徒杨赐闻其执法廉平,乃辟之。恢弟童翊,字汉文,名高于恢,宰府先辟之。翊阳喑不肯仕,及恢被命,乃就孝廉,除须昌长。

  童恢死得早,童翊死于曹操入侵徐州之时,姑幕童氏走向没落,加上贤名于外,刘寒的政策他们也都配合,故而免于清算。

  姑幕徐氏,家世好学,永嘉南渡。徐澄之,为州治中,属永嘉之乱,遂与乡人臧琨等率子弟并闾里士庶千余家,南渡江,家于京口。

  这家和童氏一样,能屈能伸,家族实力不强,也是免于清算。

  临沂都乡南仁里王氏,永嘉南渡,为中古名门。(琅琊王氏)

  divclass=contentadv王赏,鸿嘉元年琅琊王赏为少府。

  王望,字慈卿,自议郎迁青州刺史。

  王仁,青州刺史。仁子王融,东汉名士,屡辞朝廷辟命。

  融子王祥,字休徵,魏国司空、太尉,封睢陵侯。西晋建立,拜太保,进封睢陵公。祥三子王馥,官至上洛太守,袭睢陵郡公。

  祥弟王览,字玄通,西晋光禄大夫。长子王裁,抚军长史。次子王基,治书侍御史。三子王会,侍御史。四子王正,尚书郎。五子王彦,中护军。六子王琛,国子祭酒。

  王含,王基长子,东晋骠骑大将军。王敦,王基次子,东晋丞相,江州牧。王导,王裁长子,东晋丞相。

  王舒,王会长子,东晋扬州刺史。王邃,王会次子,徐州刺史。

  王旷,王正长子,淮南太守。王廙,王正次子,荆州刺史。王彬,王正三子,尚书右仆射。王棱,王琛长子,豫章太守。

  王雄,魏幽州刺史。子王乂,西晋平北将军。

  乂子王浑,魏凉州刺史。王衍,西晋太尉。王澄,西晋荆州都督,领南蛮校尉,琅琊王司马睿军谘祭酒。王诩,修武令。

  浑子王戎,“竹林七贤”之一。衍子王玄,官至陈留太守。澄次子王徽,右军司马。

  琅琊王氏在汉末世二千石,孙坚杀死的王叡便是王祥的伯父。

  刘寒曾派使者去探王融口风,问问他愿不愿意出仕,谁知刘晔刚到,琅琊王氏扫榻相迎,王融更是表示愿意积极配合大汉新政,这给刘晔整不会了。

  王融想出仕吗?

  不想。

  但在生死和名声之间,他果断选择生死,这次袁术称帝,不仅杀得士族人头滚滚,活下来的更是心惊胆战。王融前据而后恭的样子让刘晔很不适,但这更印证了刘寒对他的教诲,“士族就是下贱,踩着皇族的脸换自己名声,可皇族一旦动刀子,又会像一条狗一样趴在你身边,你让他往东,他绝不往西,你让他遛狗,他绝不偷鸡。”

  王融当然知道自己这么做名声臭了,但他没得选。太多前人告诉他,镇北王最恨的就是他这类人,若继续如此,后果难以承受。

  刘晔得到琅琊王氏的态度自然将消息传递给刘寒,刘寒并没有觉得意外,“让这家伙去山海关受几年苦,将祢衡调回来,孤另有重用。”

  “喏。”

  对于祢衡,刘寒很满意,这种人是心思单纯的璞玉,一旦打磨好,将是国之栋梁,在北边吃苦了三年,该到调动的时候了。

  请收藏:https://m.98420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