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7章 冬季议事(一)_汉末三国之强汉皇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些战马,顶多只能装备两万人。

  看见苏双战战兢兢的样子,刘寒知道他已经做到极致了,轻声安抚道:“子偶,辛苦了。还有诸位,今年都辛苦了。诸位今年的努力,我都看在眼里,为了大汉,诸位呕心沥血,诸位,请受我一拜!”

  “主公!”×

  五人看着刘寒,作揖还礼,原以为事情没办好会受到责怪,没想到主公如此通情达理。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

  主公的宽仁,不是我怠惰的理由,要更加努力!

  “诸位,我还想说一句,身体是诸位的本钱,不要过度劳累,该休息的时候一定要休息,每月的健康检查一定要去,我,想你们陪着,一起看看煌煌大汉。”

  “主公!”×

  虽然在主公手底下工作很累,但是主公给的东西是真的多,除了每月的俸禄,还有其他东西,比如赏金、美酒、名砚、好墨,这些有价无市的东西,就拿苏双这种一直在外面跑的来说,还有奖金,主公称之为“补贴”。

  不仅他们,手底下办事的人,甚至包括士兵,拿到手的都比常人认为的多,以至于下面的人无不用命。

  说实话,汉人安土重迁,若不是在原先的地方活不下去了,没人愿意来并北这种苦寒之地。

  尤其是当兵。

  当兵的男子,基本都是为了混一顿饱饭,但是,在这里不一样,白天训练,晚上必须学习文化,学习写字,学习知识。

  每个新兵都会被问及两个问题:

  来这里当兵,究竟是为了什么?

  当离开军营之后,还能有什么?

  后来,他们才明白王爷的良苦用心,当兵,除了为了自己,更是为了身后供养自己的父老乡亲,免于战争之苦,当我们离开军营之后,我们还有知识和文化,不至于成为游勇散兵。

  因此,在不知不觉中,在将领的故意引导下,刘寒虽然不是每天都在军营里陪他们同甘共苦,但在军中,威望却无人可及。

  “冬天到了,估计北边那群饿狼早就等不及,想着南下劫掠了,诸位有什么想法,畅所欲言。”

  这时,戏志才走到地图一旁,指着上面说道:“主公,以及诸位请看,目前,迁到北地的百姓主要还是集中在雁门郡和定襄郡,我们依托长城防线,构筑起的一个保护圈。

  敌人想要南下,一是从强阴南下,越过雁门关山,打开平城,直抵雁门郡治所阴馆,二是,沿荒干水,抵达云中,转道桐过,骆县,从偏关东进,至武州、马邑,或者从偏关直接南下进入西河郡。”

  (古代的雁门关和现在的不一样,《山海经·海内西经》中说:“雁门山,雁出其间,在高柳北。”所以最早的雁门山,其实应该是在阳高县以北的。和现在所说的代县离得很远。

  偏关是山西忻州市下辖县,因战略地位显著,元代设重兵把守并改为偏头关,明代在长城一线设九边重镇,山西境内共两处,一为大同镇,另一处为山西镇驻防在偏关。偏关地处晋西北的晋蒙交界处,西北方与内蒙古准格尔旗隔黄河相望,北依长城与内蒙清水河县接壤,东南部与山西诸县毗邻,境内长城纵横交错,曲折蜿蜒,山河关堡星罗棋布。)

  请收藏:https://m.98420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