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58章 孙郎西去_汉末三国之强汉皇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孙策知道,张纮不愿为孙策出谋画策乃是人之常情,但还是赶忙说道:“您的大名广为流传,远近之人莫不敬仰归附。今日我的计策能否实行,全都听凭您的决断。您何不抛开顾虑,开口相告呢?这样才与您高山一样的声望相匹配。”

  “倘若我能舒展自己微笑的志向,血仇得报,这一切都是您的功劳,这是我此次拜访您的全部所想。”

  说完,孙策涕泪横流,但脸上依然坚毅,神色不改。

  张纮或许是被孙策的真诚打动,还是没守住自己的底线,于是结合孙策的想法,作出修改,说出他的想法:“当年周王王室衰微,齐桓公、晋文公一并兴起,王室才逐渐安定,天下诸侯才进贡述职。”

  张纮的意思很明白,他心里也不是很赞成刘寒的做法,他希望以他的方式振兴大汉,让孙策以武力匡扶汉室,使皇帝恢复天下共主的身份,实现“尊王攘夷”。

  在刘寒看来,张纮想法不错,但有点玩笑。社会在变迁,时代在变革,几百年前的规矩只能作为经验,不能生搬硬套到现在。

  说到底,张纮还是放不下王与士大夫共天下的梦想,但那天下是王与士大夫共天下吗?王强势,才能与士大夫共天下,王弱势,说得好听点叫尊王攘夷,说得不好听,那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刘寒,绝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再发生!

  宦官不行,外戚不行,士族更不行!

  天下大乱,诸侯混战,汉失其鹿,而天下共追之,哪个诸侯不想坐上那至尊之位?

  只是有的人敢,有的人有贼心没贼胆。

  无论怎么说,尊王攘夷行不通,但张纮向着汉室的那颗心还是值得人敬佩的。

  一句话,就拉高了孙策的思想觉悟,我起兵不是替父报仇,而是匡扶汉室!

  接着,张纮说出了他的想法,他不认为孙策投袁术是个好的选择,而是直接让他去丹阳投奔舅舅吴景。

  第二步就是在舅舅的帮助下,拿下吴郡和会稽郡,这一步和孙策的想法不谋而合。

  第三步,在占领三郡的基础上,收拢兵马,进而占据整个扬州。

  第四步,以扬州为根据地,占领荆州,既可以报仇,又能扩大自己的基本盘,获取更多资源。

  最后一步,依托长江,控制整个荆、扬二州,为外藩。

  如此一来,孙策就能和当初齐桓公、晋文公那般成为诸侯首领,匡扶汉室,指日可待。

  这一点,和刘备、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可为江都对,孙策是少访老,刘备是老访少。他们都看重荆襄之地。张纮想孙策先占据江东,徐图荆州;诸葛亮是想刘备先占据荆州,随后吞并益州。一个在东南角,一个在西南角。

  孙策与张纮的想法,不同点有二,一是张纮的作战宏图更大,事实证明这也是日后江东的极限;二是张纮并

  请收藏:https://m.98420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