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40章 诸侯讨董_汉末三国之强汉皇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绍等惧社稷沦丧,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勠力,以致臣节,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初平元年正月,袁绍自号车骑将军,作为关东联军的盟主并起兵讨伐董卓。

  继“光武中兴”隗嚣引领陇西群雄对天发誓尽忠刘家后,汉末的关东讨董诸侯对天盟誓。

  但他们动机还不纯,诸侯们内部没有形成合力,犹如散沙。为了讨伐董卓,大家达成了一致,但他们都怀揣不同的心思,以至于矛盾交织如麻。

  当黄巾起义被平定之后,各地诸侯正沉浸在手握兵权的快感之中,他们不可能也不愿意解散兵马。如果讨伐董卓成功,皇帝重新掌权,天下大势必然会朝着不利于诸侯的方向发展。

  如今董卓虽然乱政,也正是诸侯们肆意发展自己势力的战略机遇期。

  讨伐董卓成功后自己会失权,还不如不将董卓赶尽杀绝,趁着乱世成就自己。十八路诸侯中的绝大多数,都选择了后者。正因为讨伐董卓不符合自己的长远利益,诸侯们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诸侯们根本就没有讨董的想法和意愿。当诸侯联军集结时,他们名义上是为了兴复汉室、铲除国贼,但其实说到底,大部分诸侯实际上并不是为此而来。

  当然,也有例外,的确有人真心想拯救汉室。

  “哼!”

  收到十六路诸侯前来讨伐的消息,董卓勃然大怒,在相府召集众人开会。

  董卓感到自己受到严重的欺骗,你们可是都回关东当郡守啦!这些都是他从宦官手中抢来的!良心让狗吃了吗?!

  这时,关东士族的内奸郑泰站出来了,对董卓说道:“夫政在德,不在众也。”

  董卓看着郑泰,你什么意思?你是谁我为政没有德行吗?面色忿怒:“如卿此言,兵为无用邪?”

  郑泰最出名的事出来了,仅凭自己三寸不烂之舌,愣是说出董卓一方十个大优点,与后来郭嘉官渡之战《十胜十败论》有得一拼。

  乃诡词更对曰:“非谓无用,以为山东不足加大兵耳。如有不信,试为明公略陈其要。今山东合谋,州郡连结,人庶相动,非不强盛,然光武以来,中国无警,百姓优逸,忘战日久。仲尼有言:“不教人战,是谓弃之。”其众虽多,不能为害。

  一也。明公出自西洲,少为国将,闲习军事,数践战场,名振当世,人怀慑服。

  二也。袁本初公卿子弟,生处京师。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临锋决敌,非公之俦。

  三也。山东之士,素乏精悍。未有勇贲之勇,庆忌之捷,聊城之守,良、平之谋,可任以偏师

  请收藏:https://m.98420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