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9章 董卓闪亮登场!_汉末三国之强汉皇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袁绍万万没想到的是,轮到摘果子的时候,董卓来了。

  董卓在这个极其凑巧的时间段率兵赶到了洛阳!

  如果再过几天,刘家天下将在袁隗这个文担当和他袁绍这个武担当这里完成对政权和军权的消化与控制,即使刘寒也无法彻底与之开战。

  然而,天不遂人愿,袁绍注定没有这机会。

  闵贡让刘辩和刘协骑在自己的马上,牵着马跑着朝司徒王允(字子师)、太尉杨彪(字文先)、左军校尉淳于琼(字仲简)、右军校尉赵萌、后军校尉鲍信(字允诚)、中军校尉袁绍等带领的队伍跑来。

  王允等见刘辩和刘协到来,都翻身下马,跪拜在地。

  王允等:“陛下!陛下!”

  刘辩:“快快起来!”

  这时,就在袁绍最得意的时候,远方走来一大队人马,王允等文武大臣急忙从地上爬了起来纷纷上马,袁绍策马向走来的大队人马观看着,并高声质问。

  “来者何人?”

  从对面走来的正是董卓的人马,他停住人马从马车上走了下来,带着谋士李儒(字文优)和虎贲中郎将李肃(字伟恭)走了过来。

  这时,闵贡牵着刘辩和刘协骑的马走上前来,董卓等向刘辩和刘协行君臣之礼。

  董卓:“臣河东太守董卓见驾!”

  说实话,直到现在,董卓心里都直打鼓,见到皇帝,这才长叹一声:“老天保佑啊!”

  若非女婿李儒,董卓都不可能从河东往洛阳赶,原因是河间王大军到了河内,他真怕来洛阳的路上被河间王宰了。

  为了掩人耳目,大军仍然停留在河东郡,自己仅带三千飞熊军来到洛阳,还好在北邙山找到皇帝。

  董卓为什么能得到如此精确的消息呢?

  极大概率,是看似不起眼,但整场政变中极其关键的董卓之弟,奉车都尉董旻。

  奉车都尉,掌御乘舆车,出则陪乘,入则侍从,在袁绍政变开始后,董旻就一直都在给董卓传递情报。

  随后董旻主动掺和到了政变中,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跟吴匡等军官联手弄死了何苗。

  等到董卓率军赶到显阳苑时(洛阳西郊),远望洛阳大火冲天,知道洛阳已经发生大变,不顾黑夜不休整部队全军奔袭,黎明时刻赶到洛阳城西。

  随后派人一打听,可把他高兴坏了。

  何进死了,宦官也没了,整个洛阳城一片大乱,皇帝正在北郊避难!

  顶头上司没了,大有作为啊!

  董卓于是率领精锐部队赶往洛阳北郊,在邙山北与少帝刘辩相遇。

  少帝刘辩不是刘寒,同为14岁,刘寒能北上击胡,刘辩却不行。

  刘辩虽然是皇后生的,但举止轻浮,气质浅陋,没有丝毫人君之象。

  相比之下,老二刘协虽然仅仅9岁,却聪明伶俐,哪哪看着都特顺眼。

  造成哥俩如此巨大反差并非天生老大就是白痴,而是有原因

  请收藏:https://m.98420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