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8章 董卓的小心思_汉末三国之强汉皇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问题,那就是黄忠和董卓二人手中的兵权如何收回来。

  黄忠听命于河间王,现在他手中有着将近两万大军,想收回他的兵权,必须让皇帝出面。

  不过,刘寒抢先一步上奏,“凉州虽重创羌人,但仍有多股叛军肆虐,臣弟认为,为保三辅太平,可令黄忠率军镇守右扶风,若凉州再有异动,大军朝发夕至,保祖地无忧。”

  皇帝觉得刘寒说得对,黄忠的本事有目共睹,有他在三辅无忧。

  士族想收回兵权,但刘寒的意思很明确,用扶风太守换司隶校尉。

  换!

  虽然知道兵权要不回来了,但用两万人的兵权与扶风太守换司隶校尉,咬咬牙值得!

  司隶校尉的位置,太重要了!

  至于董卓,兵权是必须要收回来的。

  因此,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明升暗降,有人提议,升为九卿之一少府。

  可董卓学精了,从平黄巾到今日,几起几落,从河间王身上,他总算悟出一个道理:没有兵权,哪怕你是三公九卿,都没用!

  如今的朝廷,经过黄巾之乱和凉羌之乱,中央孱弱,根本无力管辖地方。河间王就是个例子,北方十万大军,士族很想动他,但有陛下在,有十万大军在,谁敢动他?

  士族只能退而求其次,尽可能将河间王排挤出中央,困在偏远地方,等新帝继位,再想法削弱河间王手中兵权,缓图之。

  只要手中有兵权,日后他们就会求自己。

  因此,董卓上书言:“所将湟中义从及秦胡兵皆诣臣曰:“牢直不毕,禀赐断绝,妻子饥冻。’牵挽臣车,使不得行。羌胡敝肠狗态,臣不能禁止,辄将顺安慰,增异复上。臣既无老谋,又无壮事,天恩误加,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弥久,恋臣畜养之恩,为臣奋一旦之命。乞将之北州、效力边垂。”

  这番话传到中枢,众人皆知,董卓有二心,在打小算盘。

  可如今的朝廷,能节制吗?

  不能!

  于是,皇帝命黄忠大军驻守右扶风,命徐荣大军逼近左冯翊,同时让董卓交出一半兵权(一万人,历史上董卓被迫给皇甫嵩留了五千人才得以北上),赴任河东太守。

  这是皇帝的底线,也是董卓的底线。

  皇帝要削董卓兵权,但不能逼反董卓,不然凉羌之乱又要死灰复燃。

  董卓不想放弃兵权,更不想和朝廷开战,准确说是不想和河间王开战,现在跟河间王斗,就是找死。

  最终,董卓听从女婿李儒的建议,妥协了,愿意交出兵权。

  一场暗中争斗,最终以双方妥协而暂时画上句号。

  于是,新任右扶风太守黄忠,在洛阳以西拥兵三万。

  刘寒关键的一步棋总算完成。

  洛阳以北孟津关已被阎行占领,那里有他的五千人。

  洛阳以西右扶风是黄忠,有三万大军在那驻扎,即使排除董卓给的老弱病残,至少也有两万人。

  洛阳以南还有南阳太守卢植和他手中的一万五千大军。

  不知不觉中,洛阳周边刘寒至少放置了至少四万大军,很明目张胆,又很隐蔽,一旦洛阳有异动,这股力量足以左右朝堂。

  请收藏:https://m.98420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