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11章 黄忠出征_汉末三国之强汉皇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1章黄忠出征

  光和四年(187年),今年注定风起云涌,大小叛乱无数。

  中央,因多次出动大军平叛,财政入不敷出。

  黄忠、董卓二人率领的平叛大军,是朝廷最后的资本。

  五月。

  黄忠率两万大军已抵达陈仓。

  右扶风太守名为赵瑶,字元珪,汉中南郑人,犍为太守赵宣之子,少有公望,与其兄弟赵琰等人都以美德而闻名,汉中人李燮,与赵瑶、贾彪、荀爽、张温为友。

  上次张温平凉州叛乱,赵瑶为大军提供后勤,功不可没。

  这次黄忠出征,大军后勤依然要依靠赵瑶。

  “唉!”

  越是不在并州带兵,黄忠越是感慨并州军好带。

  此次出征,可战之兵有两万,但辅兵还有四万,大部分都是步兵,每日行军数十里,让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黄忠站在陈仓,看着远方,“再往西走上一天就是散关,出了散关就是汉阳郡。”

  若是并州军,就是两万大军,全都是骑兵,没有后勤,主打的就是一个兵贵神速,自己统领起来也会得心应手。

  多年在并州带兵,把黄忠的要求带高了,担任司隶校尉两年期间,黄忠算是看透了洛阳,一堆公子兵,没法形成有效战斗力。

  两年努力,黄忠将手下军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算是重新组织了一支三千人的有战斗力的军队,这也是朝廷目前能拿得出手的军队了。

  不过,因统领外军,黄忠也发现了并州军的不足,或者说缺点,并上疏刘寒:并州军虽然战斗力强悍,机动性强,擅长打平原决战、运动战、闪电战(这些战法还是刘寒跟众将解释的,让众将叹服,因此刘寒在军中威望高得离谱)。

  但骑兵就是骑兵,攻坚战、巷战、地形复杂的山地战、树林战还得依靠步兵,虽然骑兵也能变成步兵,但战斗力大减。

  还有一个比较致命的问题,就是大军后勤。

  虽然自己手中两万大军行军缓慢,但有着足够的后勤物资,并州军出征,从未打过超过半个月的战争。

  并州骑兵自身所能携带的吃的,只能供应半个月所需,超出这个时间,大军只能撤退,另寻战机。

  目前还没人发觉并州军有这样一个致命的弱点,黄忠便把此事上报刘寒,一旦敌人发现,前期据城而守,等到大军断粮之际再出击,后果不堪设想。

  身在并州的刘寒自然也发现这一问题,也已经开始着手改革军队结构。

  骑兵不是万能的,骑兵强就强在机动性和冲击力。

  因此在面对塞外游牧民族时,骑兵是最佳选择。

  但日后内战,除非奇袭和双方正面决战,一旦敌人据险而守,骑兵很难取得大的战果,更别提水网密布的江东,大规模的骑兵很难展开。

  所以,从平定黄巾之乱后,并州军的兵种结构就开始发生变化,步骑

  请收藏:https://m.98420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