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9章 控制南阳_汉末三国之强汉皇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宗员人正在南阳。”

  “哦?仲清不说我都忘了,正好将他找来。”

  (宗员,东汉灵帝时护乌桓中郎将。公元184年,汉灵帝派卢植讨伐张角,任命宗员为卢植的副将。

  宗员出自南阳世家大族安众宗室,如:五官中郎将宗伯,河内太守宗均(宗伯子),辽东太守宗京(宗均族兄),司隶校尉宗意(宗京之子),汉司空宗俱(宗意之孙,后裔宗预、宗玮皆随刘备入蜀。),汝南太守宗资(宗均之孙),宗资之子宗承以及从事历法研究的宗绀、宗诚。)

  南阳士族众多,里面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目前刘寒也不敢随便对他们动手。

  后汉建立初年的朝堂上,南阳人占有绝对优势,云台二十八将中,南阳籍者十三人;光武的开国三公:邓禹为大司徒,李通为司空,吴汉为大司马,皆南阳人。光武统一全国后,决定退功臣、进文吏,军功集团皆以列侯奉朝请归家,不再参与朝政,仅有三人例外:即邓禹、李通、贾复,皆南阳人。

  南阳豪族多属于后汉的军功集团,享有爵位田宅,可以通过任子、赀选等直接入仕,也可以通过察举、征辟等形式。其中任子制最直接,不需要通经,只要是二千石以上的官员子弟即可以门荫封官,赀选也就花钱成为候补官员。

  (邓氏自中兴后,累世宠贵,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中二千石十四人,列校二十二人,州牧、郡守四十八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东京莫与为比。)

  可奇怪的是南阳豪族并无一家成功把士人家族转型成了后汉末年的世家大族。南阳籍官吏在光武、明帝、章帝三朝有52人,和帝至顺帝为38人,桓帝之后为12人。可见在桓帝之后,南阳士人迅速退出了政治中心,并最终导致了在汉末的失势。

  南阳阴氏由于和帝阴皇后以祝诅之术诅咒邓绥事发,被和帝消灭;

  南阳邓氏则在太后邓绥去世后,几乎被安帝连根拔除,少数族人依附大将军梁冀而幸免;桓帝时养于梁氏的邓猛女为皇后,又因争宠被废黜皇后之位,邓氏遂退出政治中心。

  然而奇怪的就是在第一次党锢之祸后,赢得天下高名的就是汝颖士人,而南阳士人的存在感几乎消失了。

  至三国时,这批南阳士人的选择其实很有特点:作为后汉帝乡,几乎全部都选择了刘备。邓禹后人邓芝、来歙后人来敏避汉末战乱入川,仕于季汉;宗预随张飞入蜀,想必早就投靠了刘备;樊氏不知道何时入蜀,但樊建在季汉官至尚书令。

  南阳的士族,因光武帝刘秀的原因,可以说是士族豪强最多的一个州,但刘寒却不能像对付幽、并二州士族那样快刀斩乱麻。

  功臣之后,若不找个谁也无法反对的理由把他们弄死,自己手下的人会心寒。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虽然,黄巾之乱时刘寒已经给了张曼成四个月的时间让他霍霍南阳,可是给他机会他不中用。

  “这算是第三次清洗了吧,怎么还有那么多。”

  忽然,刘寒脑中灵光一闪,“袁术……”

  一个计划的雏形,慢慢产生。

  请收藏:https://m.98420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