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3章 目标灵武谷!_汉末三国之强汉皇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理力争,若刘寒以身为饵,万一真有什么不测,这不正是大汉士族豪强想看到的吗?谁也不虚皇帝手中忽然多出十万精锐,虽巩固了皇权,但削弱了士族、外戚在朝廷的影响力。

  因此,借鲜卑的刀杀刘寒便是最好的方法,即使是皇帝,也说不了什么,再加上若是刘寒身死,士族豪强正好可以接手他在并州的一切,包括军队!

  “做好万全准备便可,找个好地方,等他们来。”

  贾诩开口问道:“主公是有计划了吗?”

  “归德。”

  “废城?”

  “不行!绝对不行!”

  段颎坚决不同意,经王莽之乱,北境的羌胡叛乱内侵却愈演愈烈,起初,北地郡属陇右军阀隗嚣的势力范围,羌胡盘踞,士民内徙。

  光武帝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北地等边郡“郡民归于本土”,“城郭丘墟,扫地更为”(《通鉴》卷四四)。

  安帝永初五年(111年),北地郡内徙池阳(今陕西三原县北);顺帝永建四年(129年),还治旧土;永和六年(141年),又徙居冯翊郡境。

  此后直到傅玄死,100多年间,北地郡再没有恢复旧土失地,始终寄寓在原冯翊西部,夹在冯翊、扶风二郡之间。

  北地郡三次内徙,即便还治旧土,城郭已遭战乱破坏,丘墟而更为,归德城更是如此,早就是一片废墟,无险可守。

  “归德城早已是一座废城,要想防住鲜卑人的进攻,归德城绝不是最佳选择。”

  “那段师有什么办法?”

  段颎:“老夫的想法是,除了主公能让和连大军集结,还有个方法也能让和连大军集结,我们守株待兔即可。”

  贾诩眼前一亮:“段老将军指的可是黄忠将军?”

  段颎:“正是,黄汉升现在手里有着并州军最精锐的大军,想必两三天后便能收到烧了弹汗山的消息,咱们目前最关键的是控制这里——!”

  “灵武谷?”

  “对!和连若是收到消息不回去,那弹汗山王庭就又没了,若是回去,凉州诸多长城,唯有灵武谷因地形特殊没有长城,若想回去救援,此地乃必经之路。”

  “没错,灵武谷一直都有和连的五千大军驻守,从未离开,就是害怕我们断了他们后路,若是大军直扑灵武谷,就不信和连不回军支援。”

  姜还是老的辣!

  要么怎么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呢。

  经验,有时候真的很重要。

  刘寒计谋虽好,但风险太高,段颎看透局势,直接捏住对方要害,不怕和连不回。

  “既如此,传令全军,兵发灵武谷,大张旗鼓地过去,就是要告诉和连,我要断他后路!”

  “嗯,孺子可教。”

  段颎欣慰地点头称赞刘寒,“为帅者,最忌心浮气躁,要能在复杂的局势中找到敌人的关键点,随后一击即中,把战争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刘寒听着段颎的谆谆教诲,行礼道:“学生,谨受教!”

  “既如此,不如更狠点。”贾诩露出阴冷的笑容,“不如从幽州再建一军,代郡距离弹汗山也就三百里,黄忠将军出并州后,一旦袭击成功,鲜卑人必然四散逃走,幽州刺史部有一武将,名曰公孙瓒,乃大儒卢植学生,其手下有两千骑兵,号‘白马义从’,再加七千步军,令其从代郡出发,同样直扑弹汗山,就在山脚下要道等着,再给鲜卑人来一刀。”

  “好办法!”

  刘寒大喜,若计划成功,估计这一刀下去,鲜卑人大动脉都得被扎穿。

  段颎目露精光,这位“大外孙”看来是找到知音明主了,狠毒的计谋一个接着一个,原本自己想的是围魏救赵之计,直接被他变成绝户计,“弹汗山,以后可能没法待人了。”

  请收藏:https://m.98420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