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五章 斗道 一_鬼吹灯同人之过路阴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了再次刨开“黄肠题凑”几人又花了两天时间,这次为了缓解坡度的加大,盗洞的长度也加了不少,足有第一个的两倍长,本来下午的时候就刨开了,但为了遵从“天明不盗斗”的规矩,几人就没有下去,一直放尸气等天黑,正好也可以休息。\wwВ⑤、c

  等天黑的差不多了,几人又做起了土耗子,钻了下去。由于已经进过了上面的疑冢,这次位置选的不错,直接刨到了后室,这墓葬的规模和上面的完全一样,可以说叠加在疑冢之下。老胡还是打头阵,进去以后就高兴的不得了,直道“发了,发了,满地的金疙瘩啊”,几个人进去一看,还真是,陶器,银器,漆器,木俑都摆放在墓室四周,墓中是一个近三米长短的棺裹,看样子应该是五重之葬。

  汉代承袭周代“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的礼制,按墓主人的身份不同,其规格从一棺一椁到五棺二椁,有再重、三重、五重、七重的区别。中国古代棺、椁并称,两者同属葬具,但木椁墓中的木椁其实是墓室内的构造,故称椁室。在砖室墓和石室墓等横穴式墓中,墓室本身就起了椁的作用,有时可称砖椁和石椁,而墓内的葬具则有棺无椁,而且,除个别例外,棺也不再是双重或多重的了,这五重之棺必有玉衣,也叫亲身棺材,是用玉片和金银线相连做成的,故有金缕玉衣一称。五重之葬可是王侯才能享受的葬制,这下几个人可乐坏了,墓室中摆放着的随葬品看也不看,直接奔棺材去了,所谓棺裹,就是有棺有裹,这好东西可都裹在里面啊,什么玉璧,带扣,石镇,玉镇,还有扭印都在这棺材里面呢,东西又轻又小还值大钱,比拿陶器,漆器合适的多。

  等老胡按规矩在室角点起灯,几人便走近前去这下更傻眼了,胖子夸张的说道“啊,这是玉棺啊!”所谓的玉棺并不是用玉做成的棺材,而是用玉片包裹的,一片一片的镶在棺体上,和金缕玉衣的意思差不多。只不过在四周留了几处方格,上绘冥图,画的很是诡异。

  四个丧了良心的家伙可没时间研究棺材,几下就把外棺掀开了,露出了内棺和梓宫、便房,要说这梓宫、便房其实就是外棺和内棺之间的空隙,做成格子状,内放陪葬器具。

  就在几人开始搜刮梓宫、便房里的宝贝的时候,孙为民看到内棺之上盖着的旌幡。按照周代以来的丧礼,汉代出殡时张举一种旌幡,入葬时覆盖在棺上,又称旌铭或铭旌。旌幡一般上绘天朝、人间、地府三段。天上为横幅,其余为直幅,寓意也是祈求死者灵魂升入仙境的。

  但这个旌幡可有点不一样,上面只画一图,孙为民一看大骇脱口道“睚眦!”

  《升庵外集》曰:“龙

  请收藏:https://m.98420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